首页 > 园区动态 > 正文

惠州7县区“一把手”亮出今年“硬核”目标

来源:    2025-03-01 08:48:00

  在近日举行的惠州两会期间,惠州7县(区)委书记,围绕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介绍了各自的发展计划和重点工作。从中可以看到,先进产业、高端项目、协同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成为各县区发展计划中的关键词。

  惠城区委书记曹洪彬“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并明确要“推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惠州市人大代表、惠城区委书记曹洪彬表示,要从规划、交通、产业、社会事务以及人才合作交流着手,推动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怎么看首位度?在惠城区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曹洪彬与代表们分享了惠城区与仲恺高新区实时人口数、中心区面积以及GDP等数据。“惠城和仲恺紧密相连,在一体化发展方面拥有广阔空间,惠城要加快与仲恺一体化发展。”曹洪彬说。

  接下来,惠城区首先要推动规划一体化,加强规划对接,特别是推动惠城与仲恺相邻的惠环、陈江、龙丰、河南岸以及惠南园、东江园规划好发展好,推动片区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惠城要加强与仲恺交通互联互通,畅通人流物流,并按照500万人口中心区的标准,重新打造交通格局和功能分区,建设高品质中心区。在产业一体化方面,惠城和仲恺的企业很多互为产业链上下游,可以进一步加强产业协作、促进联动发展,特别是推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推动并支撑人口的流入及增长。在社会事务一体化方面,惠城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有着优势,可以跟仲恺区资源互通、区域互补。

  推动人才合作交流也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居住在惠城、工作在仲恺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因此,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更有利于两地人才交流合作。接下来,可探索两区共同优化园区生产、生活环境,打造产城融合模式。

  惠阳区委书记谭星海“从人工智能产业重点突破”

  “听了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有种‘坐不住,等不起’的感觉,报告主题突出、思路清晰,任务十分具体。”在惠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惠阳区代表团分组讨论中,惠州市人大代表、惠阳区委书记谭星海说,听完后自己不断思考如何结合惠阳实际形成一张一张具体的施工图,把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好。“取得一项一项具体的发展成果,用数据支撑今年的高质量发展大局。”

  “过去成绩的总结振奋人心,6%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体现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担当。”谭星海说,惠阳区作为临深临莞地区,在“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强化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等方面义不容辞,理应做出更好的表率。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惠阳区全面实施“六大攻坚行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区经济“企稳向好、逐季抬升”,走出一条向上向好的发展曲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78亿元,同比增长4.4%。

  今年惠阳区定下6%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力打造创新之城、改革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为推动惠阳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积累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助力惠州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体现惠阳的担当和贡献。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重点抓好‘十大工程’具体部署,里面提到了很多惠阳元素。”谭星海说,惠阳区将继续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纵深推进深惠协同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提到规划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积极建设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还提出了在南部推动惠阳区、惠东县、大亚湾开发区临海区域一体规划、一体保护、一体利用。

  近年来,惠阳区与相邻的区域密切联动,去年已经建立坪山—惠阳—大亚湾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深圳高新区坪山园区、深惠协同发展区、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联动发展,协同打造高端制造产业组团。

  “今年将在去年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产业空间的拓展,加快区域融合发展。”谭星海说。

  今年惠阳区重点打造两大省级产业平台:推动省级惠阳经济开发区扩区。整合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并向南延伸,形成约4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联动深圳龙岗、坪山和大亚湾,协同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全力争取设立省级绿色低碳经济开发区。依托“坪清新”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整合优化周边土地资源,形成约3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形成南融深圳、西接东莞、北联仲恺的深莞惠协同发展轴,合作共建万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此外,在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上,惠阳区今年将动工推进惠坪高速等多条对接深莞市政道路,提标织密连接深莞区域市政路网,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对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惠阳区计划从人工智能产业中突破。2月6日在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上,惠阳区签约了5宗人工智能产业项目。

  “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一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还有一批将在未来两三个月陆续落地。”谭星海介绍,惠阳区将按照全产业链来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涵盖算力芯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关键零部件、工业领域机器人、商业领域机器人等,“我们希望构建形成从研发到制造到应用的闭环产业生态。”

  同时,谭星海建议市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给予人工智能研发、制造、应用等全流程政策扶持,为县区发展提供更多指导、帮助。

  惠州市委常委、惠东县委书记黎炳盛“培育发展壮大9个百亿级产业”

  2025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直接提及惠东县的项目与工作,高位谋划“两湾联动”战略发展思路,赋予了惠东更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在代表团分组讨论中,惠州市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常委、惠东县委书记黎炳盛表示,惠东将坚持培育发展壮大9大百亿级产业,即制鞋、能源、新材料、绿色智算、电子信息、钢铁、渔业、绿棋楠沉香、旅游业共9个产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黎炳盛表示,惠东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惠东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服务好核电、LNG接收站、中洞抽水蓄能电站、两大科学装置等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规上工业的支撑作用,加快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同时,大力推动传统制鞋业转型升级,做大做优马铃薯、蔬菜、沉香、现代渔业等特色产业。

  接下来,惠东将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城市的标准谋划推进“一城两街道”发展。并结合未来社区等建设,补齐人口密集片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

  黎炳盛指出,今年,惠东将突出抓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和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建设,通过这“两条带”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和镇村整体风貌,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冲刺千亿县,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

  在惠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博罗县代表团分组讨论中,惠州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表示,2025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博罗将锚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断增强荣誉感、机遇感和危机感,力争2025年GDP超1000亿元,加快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告中多次提及博罗,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决心,力争上游。”周耿斌说,报告提出的“十大工程”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博罗将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奋力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认清博罗的发展形势和基础短板,在全市大局中找动力、谋发展、作贡献。

  一是推动工业实力提档升级。深入实施“链长制”,打造更多百亿级甚至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园区扩容提质,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文化魅力焕发新机。制定实施“罗浮山整体提升计划”,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建设康养特色中医医院,谋划打造体育小镇;依托最美旅游公路,培育一批高端乡村酒店和精品民宿,持续擦亮“罗浮山下四时春”品牌。

  三是推动乡村潜力激发共富。实施乡村再造工程,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实施建筑艺术计划,将引领区打造成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

  四是推动城市活力补齐短板。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引领区规划建设,加快构建新长宁镇、县域副中心、县城“三足鼎立”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周耿斌表示,博罗将聚焦工业实力、文化魅力、乡村潜力、城市活力四个“力”,形成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集群的更强动力。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扩大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影响力”

  过去一年,龙门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和“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迸发出干劲,取得了成效。

  2024年,龙门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在完成工业投资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惠州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协副主席、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介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去年龙门工业投资增长20.6%,这些增长的工业投资在今年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值。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龙门积聚了强大的实力和厚重的底气。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过程中,龙门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山纪念中学托管帮扶龙门县高级中学,通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助力龙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托管龙门县总医院,推动县总医院弥补建设管理短板、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带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龙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相较于前几年,如今的龙门县城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引导高职、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刘洪添介绍,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条件大幅度提升,在为县内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龙门还将培养和招引更多旅游服务、建筑艺术类人才,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添砖加瓦。目前,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丽旅游公路建设如火如荼推进中,龙门计划今年继续举办马拉松赛事,进一步聚集人气,不断扩大引领区的影响力。

  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管委会主任郭武飘“深入融深融湾,推动协同发展”

  “我们要牢牢把握做惠州发展的支撑、窗口和引擎的使命任务,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在代表团分组讨论中,惠州市人大代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区管委会主任郭武飘表示。

  去年,大亚湾开发区GDP首次超过千亿元。“今年大亚湾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比全市目标高1个百分点。”郭武飘表示,要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为全市增长多作贡献。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接下来,大亚湾开发区将进一步理顺港口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壳牌三期码头、5万吨液体散货码头、港湾码头、公务船码头等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港口贸易,引进头部企业,开展实体贸易。

  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化工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大亚湾开发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一批引领型大项目加快建设,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今年,大亚湾开发区将推动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联动发展,提升南北区一体化水平,完善招商图谱实现原料“隔墙供应”,开展联合招商协同打造“优等生俱乐部”。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南部推动惠阳区、惠东县、大亚湾开发区临海区域一体规划、一体保护、一体利用,全面提升滨海功能品质。当前,大亚湾开发区与惠阳区构建紧密高效的联动发展机制,从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六个方面一体化发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大亚湾开发区将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加强与惠阳、深圳坪山等地的联动,深化产业外延对接、科技创新要素等方面合作,更深层次地推进交流合作。

  仲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东照“助惠州建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

  “建好用好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惠州港澳青年科创园”“推动创维数字一期、博实结产业基地等项目投产”“推动惠城、仲恺一体化发展”……在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诸多部署举措与仲恺高新区密切相关。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应该如何助力惠州实现6%左右的GDP预期目标,加速迈向万亿级GDP城市行列?

  惠州市人大代表,仲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东照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惠州市委全会、市两会精神,坚定信心、勇挑大梁,把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奋力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仲恺力量。

  作为惠州打造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的“主战场”,仲恺高新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责无旁贷。今年,该区将坚定做强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等支柱产业,加速形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用好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载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支持泰一科技等企业建设低空经济制造基地和数据服务基地,着力培育“低空+数据”产业。充分利用潼湖数据中心算力与存储资源、市级软件园集聚区、智慧城市建设等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化服务、专业化服务、融通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科技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高企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下更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