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区动态 > 正文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如何高质量发展?专家企业家有这些建议

来源:    2025-01-13 08:47:00
  1月7日上午,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行,院士专家与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海油、壳牌、恒力、宇新等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代表,围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一道两管”即将建成

  打造新材料领域“优等生”俱乐部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位于惠东县白花镇,距离大亚湾石化区直线距离仅10公里。该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目的就是为破解惠州石化产业“油头大、化尾小”的产业结构问题,更充分地利用大亚湾石化区中上游原料,高端化延伸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包括先进合成材料、高端化学品和前沿新材料等,推动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制造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作为省级化工园区、大亚湾石化产业园的北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从建设之初,便秉承规划先行的高标准建设理念,以“一个平台+五大片区”科学布局,即新材料研发创新和中试平台,化工新材料区、合成材料区、精细化工区、功能新材料区和先进有机原料区。

  历经数年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各项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中,产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日臻完善,园区道路成网成环,互联互通;园区内水、电、天然气,以及污水处理、消防站、公共管廊等已建成投用。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与大亚湾石化区相连的“一道两管”也即将全面建成,原材料“隔墙供应”将促使两区联动发展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60亿元,落户产业项目36宗,达产后年产值约为885亿元。”会上,惠州市委常委冯起忠表示,产业园已迎来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的良好局面。

  冯起忠表示,接下来,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将在两年内再投入48亿元,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即插即用”配套工程;坚持全员、全周期、全天候“三全服务”机制,优质高效服务企业;坚持产业链精准招商、以商引商,打造新材料领域“优等生”俱乐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启动科创中心二期建设,为企业科技创新赋能。

  “减油增化”已成大趋势

  化工新材料行业亟需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减油增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化工产业也面临产业过剩难题。

  此次研讨会上,面对行业潜力及困境,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该如何发挥大亚湾石化区原料、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双重优势,高质量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提出了诸多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不仅要‘引资’,更要‘引智’。”广东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先念指出,目前,化工新材料行业亟需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从原始创新起步,研发出一个新产品的周期很长,但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可快速缩短研发周期,通过园区与国内外化工研究院校合作,企业可以更快地将先进技术应用,形成产业化。

  针对园区发展,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斌结合上海经验,建议惠州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作用,保障规划的执行力,在产业园建设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园区特色,更加聚焦新的产业赛道,包括低空经济、新能源车等,并做好园区的应急处置、降碳减污,推动园区与周边群众的互惠互动。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官办副主任章硕明指出,产业园除了关注产业链,也要关注价值链。他认为,从国际化工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化工合成和改性的技术方向产出效益更高,专业制造生产汽车、高铁和航天的专用材料,是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

  “招商引资不能以数量论成败。”章硕明同时建议,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的精力和资源要聚焦在大企业、大项目和大宗产品,以支撑园区万亿级的发展目标。此外,园区也应科学合理设置入园标准,确保企业与园区发展定位保持高度契合,对已经入园的企业,也要建立良好的退出机制,确保园区始终保持健康、高效的发展态势。
  南方日报讯 记者 乌天宇 通讯员 赖绮琴